人民公社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,刚开始只是小范围,后来扩大到全国农村,那会几乎各个地方都在搞人民公社模式。
大家一起吃饭,干活,通过记工分的方式集中管理人民,人民公社既是生产组织,也是基层政权组织。
图片
1983年人民公社被彻底废除,全国撤社建乡,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,一步步成为了现在这个大社会。
可人民公社并没有完全消失,现存还有唯一一个人民公社,他们现在还在实行记工分、分口粮制度,人均收入都能达到5000元。
图片
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?当初的他们为何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前进,而是选择继续实施人民公社模式?
周家庄位于河北省晋州市,当初他们响应国家的号召,在1952年成立了农村合作社,这在当时还不叫人民公社。
图片
后来在1958年进入了“大跃进时期”,为了防止人们出现急躁前进的性子,逐渐形成了人民公社制度。
而周家庄比人民公社提早了六年,他们在这一理念刚有雏形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大胆尝试。
图片
当时的周家庄和当地的高级社合并成了人民公社,后来在1962年独立开来,成为了周家庄公社。
之所以这个公社能够发展的如此好,离不开他们的“领头羊”。
图片
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类似的农村发展的电视剧,村里面总有一个或者几个主心骨带着村子发展,走向繁荣富强。
而这个村子就有一个这样的人物,从刚开始搞农业生产互助,一直到人民公社,“老坚决”雷金河都引领乡亲们前进。
图片
农民是靠老天爷吃饭的,尤其是在当时那个经济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,天不好,地里收成不行,农民的生活就出现问题了。
吃不饱饭,农民也买不起粮,生计都出现了问题。
图片
那时候的饥荒闹得可是非常厉害,为了换点粮食,买卖人口的都有,还有不少人被活活饿死。
而周家庄这个地方不仅在饥荒年代保证了村里的粮食供给,还给国家贡献了大量的粮食。
不光领导班子们努力,村民们也努力,他们相信公社能够带自己走向繁荣。
图片
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政策下来,大家都在发展经济,做生意下海的人越来越多,这使得人民公社在1983年被逐步废除。
很多村庄都没有继续延续下去,只有周家庄,他们当时发展前景一片良好。
图片
当国家取消人民公社后,周家庄也更名为周家庄乡,可整体制度还是以集体模式经营。
全乡分为10个生产队,6个村庄,乡政府领导他们进行集体生产。
每天就像打工一样,工作8小时或者10小时,对每个人分配相应的工作,然后再由集体统一核算。
图片
就像是以前的记工分制度一样,根据每个人的劳动所得进行分配,工资和口粮都是根据这些分配的。
俗话说的好,能者多劳嘛,干的多得得多,百姓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。
图片
像企业一样,这个地方每年也会有年终奖,只不过企业根据得是效益,而周家庄乡根据个人贡献。
集体合作并不简单,能一直延续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。
尤其是前些年,经济形势一片大好,只要肯劳动,那简直遍地是黄金,若是集体经营跟不上社会的发展,恐怕下面人也会有意见。
图片
可周家庄的领导班子和百姓那真的是团结一心搞生产,机械生产、工业、旅游发展,周家庄都有所涉及。
他们乡里有各种厂区,像彩色胶印厂、建筑公司等等,只要有劳动力的人,都能找到一份工作。
图片
大家不用去太远就能参加工作,这也让当地的人没有太大的压力。
图片
光有工厂还不够,那里还大力发展旅游业,为了有特色,还办起了种植园,既能观光欣赏,又能吃到正宗的农家菜,这无疑也成为了他们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亮点。
图片
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,大家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,从事不同的工作。
但这里面也不全是有责任心的人,也有想要偷奸耍滑的人,为了防止这些人的出现,周家庄乡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考核制度。
图片
一切都按照标准办事,先确定好这个职位的工序,然后确定好工作人员,制定一定的数量,确定好通过的标准,控制好工作时间,然后再根据这些核算工分,再就个人发放工资。
不光是技术人员,工厂职工,就连负责种植的人,都有相对应的考核标准,小麦收割定损都有要求。
图片
在这样高标准严要求下,周家庄乡的百姓们也都学会了自我控制,而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模式,成长速度更是惊人。
2013年,人均年收入纯收入达到了1.41万元,这样的收入情况已经是高于全国农民的纯收入了。
之后的每一年,周家庄乡的农民收入不说是节节高升,最起码也是保持着这一水平。
图片
现在很多人会选择创业,可独自创业有一定的风险,一旦失败很可能就会落得血本无归的下场。
而集体经营就没有这样的担忧,他们一起决定某个行业是否可行,然后再共同尝试,集体承担风险,承担的责任也要少上许多。
图片
自给自足的模式,让他们更加向上发展,这才有了传统梨园变“梨花节”景区,让大家不光吃梨子,还能看梨花,一举两得。
光是乡里旅游业收入就能创下4000万元的收入,再加上各大工厂,以及种植区,农业的收入,他们的人均收入更是一涨再涨。
图片
乡镇的他们就已经住上了二层别墅,这还都是集体统一建造的。
不光如此,他们那里人均面积45平米,水电暖全免,社员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全免费教育。
图片
就连看电影,图书馆,村民也都是免费的,没有任何额外费用。
众所周知,医疗还有孩子的教育是花销的大头,可在周家庄乡,那都不算大事。
图片
当生病时,除了国家的医疗补助外,该乡镇还有“十二免三补”,其中就有关于医疗的福利政策,哪怕真得什么大病,农民也不怕了,有集体当他们坚强的后盾。
图片
另外,那里超过6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都能领取200元的养老金,这对于老人的生活是足够的。
老年人并不像年轻人一样,有这么大的支出,他们只需要顾着日常吃饭上的花销就可以了。
图片
而且在周家庄乡工作的人,每年的腊月二十三都是特别欢喜的一天,因为那是他们的“分红日”,也就是年终奖的发放日。
一大群人成群结队的等着领工资,壮观程度可想而知,真有种回到几十年前的感觉。
图片
不一样的是他们的生活条件都好了,不像那时候的农村小路一般坑坑洼洼。
这样的生活简直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“乌托邦”,桃花源记里的生活恐怕也就不过如此吧。
图片
之所以他们能够过上这样令人羡慕的生活,离不开领导班子和百姓的共同努力。
采取“多劳多得”机制更加促进人民的工作积极性,高福利也有这样的作用。
而且这样的透明度能够让全乡镇的人看到,大家也就会更加努力。
图片
一定程度上还能监督领导班子的言行举止,这样透明化的分配方式,也就杜绝了基层腐败,大家觉得公平了,也就齐心协力为了发展努力了。
生活得到了保障,大的生活花销也没有了,社员手里也能存住钱了,比起外面勤勤恳恳的打工的不知道好礼多少倍,愿意留在家乡的自然就多了。
图片
现在年轻人普遍表示生活压力大,工资还不见提高,能够维持个人生活就很不错了,别说存款了,辛苦工作一年,存款只有一点点。
而周家庄乡的社员们,个人存款普遍都能过十万元,早已过上了小康生活。
图片
没有压力下工作的他们,更是干劲十足,大家乐呵呵的工作,幸福指数也是大幅度提升。
这么多年,他们这个乡都是这样模式下经营的,非但不觉得限制自由,集体认同感还相当高。
这一点从他们乡镇的青年人留存率就能看出来。
图片
农村的青年人很多都会想着走出去,觉得在家乡没什么发展空间,可那里的留存率超级高,基本上都是子承父业,为乡村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。
适龄女生就算是出嫁,很多人也都会选择本地人,这样一来既不会离家乡太远,还能保持固有的工作模式,他们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活。
图片
周家庄乡采取的并不是传统的人民公社经营模式,他们也是根据时代的发展不停的与时俱进,这才没有被时代所抛下。
周家庄乡是现在唯一的人民公社,他们65年的集体化实践,才有了现在的成功,更是打破了人们对“人民公社”的刻板印象。
图片
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,没有绝对完美的制度,要看如何运用他,运用好的话也会成为一大法宝。
这也告诉我们,未来的发展还有极大的多样性,如何能够变得更好,值得我们的深思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安全配资,沈阳配资开户,网上炒股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