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理想汽车新出的i8就因为“安全”上了热搜,但这次不是夸它多结实,而是一场撞车视频引发的轩然大波。
7月底的发布会上,理想放了段测试视频,自家的i8和一辆8吨重的乘龙卡车正面对撞,两车各开50公里,加起来相对速度100公里。结果呢?理想i8看着没啥大事,A柱没弯,气囊全弹开了。可对面的卡车却惨了,四个轮子都飞起来,驾驶室直接从货箱上掀了,差点压到i8的前窗上 。
视频一出来,网上立马炸了锅。有人说“理想太牛了,这安全性绝了”,但更多人觉得不对劲:“卡车这么不经撞?怕不是有猫腻?”很快,被撞的乘龙卡车就跳出来了,说理想这是“耍流氓”,没经过同意就用人家的车,测试条件也不公开,搞不好是故意设计的场景,还涉嫌违反了好几个法律。
理想这边也出来回应,说测试是第三方机构中国汽研做的,卡车也是随机买的,自己没插手 。中国汽研也出来作证,说测试符合规定,但又补充了一句:“这不是强制性的准入测试,就是企业自己用来开发验证的”,意思就是程序上没大问题,但也别把它当成官方认证的安全标准。
其实争议的关键,不在于理想i8安不安全,而在于这场测试到底能不能说明问题。
从技术上说,乘用车和卡车的安全逻辑根本不是一回事。乘龙卡车在声明里提到,他们的车有“驾驶室后移技术”,碰撞时能往后退一点卸力,这是卡车保护司机的常用手段 。就像拳击手挨拳时会往后仰一样,不是扛不住,是故意卸力。可理想选的这种正面对撞,恰恰让卡车的卸力设计变成了“看起来很脆弱”的缺点。
更重要的是,这场测试太“定制化”了。平时马路上,乘用车和卡车正面硬刚的情况少之又少,大部分是追尾或者侧面碰 。理想自己也说,测试涵盖了“钻卡、卡车夹击”等极限场景,但发布会偏偏挑了最有视觉冲击力的对撞放出来,难免让人觉得是在搞营销噱头。
还有个绕不开的点是透明度。乘龙质疑理想没说清楚“卡车有没有改装、卡扣牢不牢”,这些细节对结果影响可大了。比如卡车驾驶室和货箱之间的锁扣要是没扣紧,碰撞时当然容易分家。理想说测试是第三方做的,但第三方也没公开完整数据。就像医生只给你看化验单上的正常项,不说异常项,你能放心吗?
平心而论,理想i8的安全设计确实有可圈可点的地方。比如它强调的“11个环形吸能结构”,还有碰撞后电池不漏水、车门能自动打开,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进步 。但问题在于,它用了一种容易误导人的方式来证明安全。
现在汽车圈有点“测试内卷”的意思。你撞墙我就撞柱,你撞小车我就撞卡车,好像谁撞得狠谁就更安全。可普通消费者哪懂那么多测试标准?大家看到卡车被撞翻,第一反应就是“哇,这SUV真结实”,不会去想场景合不合理。理想作为一家主打家庭用户的车企,更应该明白,安全感不是靠震撼画面堆出来的,而是靠真实场景里的可靠表现。乘龙卡车虽然被骂得有点冤,但也不是完全没责任。它之前说“聪明人一眼看出假”,这种情绪化的回应没啥用,不如早点拿出自家的碰撞数据和安全设计原理,用事实说话 。
总的来说,安全宣传可以热闹,但不能胡闹。希望这场风波过后,车企能把心思多放在怎么让车更安全上,而不是怎么把安全测试搞得更像动作大片。
股票安全配资,沈阳配资开户,网上炒股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