芜湖日报记者 王世宁 实习生 戴昌玉
在繁昌区人民医院皮肤科诊区,41岁的护士汪飞燕专注地调试强脉冲光治疗仪。仪器的微光映亮她专注的侧脸,这身白衣她已穿了19年。从急诊科的生死竞速到儿科的温情守护,从跨国捐髓的生命接力到护理一线的日夜坚守,这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,用专业与热忱诠释着医者的初心。
2006年,初入医院的汪飞燕做出了令人意外的选择:主动请缨进入急诊科。在这个没有固定作息、时刻面对突发挑战的战场,她经历了职业生涯的淬炼。某日凌晨,矿井塌方的警铃骤然响起,她抓起急救包跟随救援队深入地下400米。在粉尘弥漫的巷道里,她跪在碎石上为伤员清创输液,连续七天七夜的坚守让工作服浸透汗水和血渍。当6名矿工全部获救被抬出井口时,她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着泪光——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她的应急能力,更让她读懂“生命守护者”的千钧重量。
调任儿科后,汪飞燕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暖了无数患儿。哭闹不止的孩子在她的柔声安抚中安静下来,焦虑不安的家长因她一句“别怕,我们在一起”而重获信心。渐渐地,“燕子阿姨”成为小患者们最信任的称呼,诊室里常常能看到她蹲着身子与孩子平视交流的身影。
2011年,芜湖市开展中华骨髓库血样采集活动,汪飞燕第一时间报名成为首批志愿者。两年后,一个跨越国界的生命呼唤传来——她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韩国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。“这是生命的缘分”,面对家人担忧,她坚定地说:“能挽救生命是我的幸运。”2013年9月,在北京空军总医院,她开始了为期四天的动员剂注射。当关节疼痛、感冒症状接踵而至时,她咬着牙坚持,“只要能救人,这点反应不算什么。”
在两次采集手术中,共提取了251毫升造血干细胞。当这份“生命礼物”跨越山海送达韩国时,韩国红十字会代表热泪盈眶。汪飞燕由此成为安徽省首例援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,也是全国第3719位、对韩第29位捐献者。中华骨髓库特别颁发荣誉证书,表彰她“以善行架起国际爱心桥梁”。
面对荣誉,汪飞燕始终谦逊平和。如今她仍保持着清晨提前到岗的习惯,仔细检查设备、梳理医嘱;工作之余积极投身公益,在社区讲座中传播健康知识。“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。”这句她常挂在嘴边的话,已成为融入血脉的职业信仰。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,汪飞燕用行动诠释:最动人的医者仁心,正在于对每个生命的全力以赴与不离不弃。
股票安全配资,沈阳配资开户,网上炒股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